逆全球化背景下航運業何去何從

  • Date: 3月 31, 2017
  • Comments: no comments
  • Categories: 新闻动态

“逆全球化”趨勢集中升溫。然而,“逆全球化”與天生具有“全球化”屬性的航運業勢必會背道而馳,航運業將何去何從?

2016年以來, 隨著英國脫歐、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伊始正式宣布退出TPP、法國選情跌宕,“逆全球化”趨勢集中升溫。然而,“逆全球化”與天生具有“全球化”屬性的航運業勢必會背道而馳,航運業將何去何從?

“逆全球化”浪潮來襲

2016年,不論是美國大選,英國退歐還是意大利修憲公投失敗,都為全球化蒙上了陰影。2017年即將進行的法國大選,如果極右翼的勒龐當選總統,也許再次爆出黑天鵝事件,為全球化再添變數。這種逆轉主要表現為投資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級、全球多邊機制不振、各類區域性的貿易投資協定碎片化,以及美歐的移民政策、投資政策、監管政策等朝著逆全球化方向發展。

大國既可以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也可以是去全球化的主導性力量。當前的全球化逆動,應該說美國是主要推手。美國壹方面為了緩解國內民眾與精英階層的矛盾,同時也為了避免對中國更有利的全球化。美國的中低產階層收入的相對下降,以及日益增長的移民風險和恐怖威脅,引發了民眾對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及其治理政策的恐慌,特朗普現象就是美國民眾對精英階層和精英政治不滿的集中反映。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也是融入美國主導的全球化的過程,特別是加入WTO以後,中國經濟進入全面加速階段,作為多邊體制的受益者,美國不願再維持既有的多邊規則體系,而轉向對自身更有益的跨區域貿易協定的談判;另壹方面則是為了重塑更能發揮自身優勢的全球化。美國主導的TPP和TTIP談判,目的就是用能發揮自身優勢的高標準規則限制和約束包括中國在內的壹批新興市場國家。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宣布退出以TPP為代表的高標準貿易規則談判,但其遵循的高標準理念不會就此廢棄。相反,壹些新協議可能將以更加有利於美國的方式進行“建設性的重新定義”,未來新制度的塑造權之爭仍然是大國博弈的焦點。可以看出,當前全球化逆動是美國等西方大國對其推動的全球化主動收縮,是基於全球化進程中利益分配不滿的反映,也是美國主導全球治理能力和意願趨弱的表現。

從“日不落”帝國時代,到美利堅時代,再到今天群雄逐鹿時代,成就前兩者也造就後者的“全球化”,真的在與當今的世界漸行漸遠嗎?無論答案多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壹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壹股逆全球化的浪潮似乎正洶湧而來,並且從受益於全球化最多的歐美大陸向世界蔓延。

對航運業影響沒有想象大

英國脫歐和特朗普新政的核心都在預示著“逆全球化”潮流的到來。逆全球化究竟會對國際貿易和國際航運帶來哪些影響?

上海海事大學徐劍華教授認為,逆全球化趨勢加深首先對航運業帶來的影響就是需求減少。采購模式從全球化轉到近岸和本國。不論是轉移到近岸還是本國,肯定會帶來貨物運量和航運距離的減少,那麽航運需求也會相應減少。對集裝箱領域而言,貨源減少會帶來全球承運商競爭加劇。另壹方面,逆全球化趨勢加劇會使得全球集裝箱航運業的治理機制面臨挑戰。美國就是從本國的大眾利益出發,在它的影響下,全球航運業的治理機制也會相應發生變化。不是從全球性的角度,而是需要從國家的、民族的、區域的角度來考慮這些方面的利益。集裝箱航運業的規則主要是全球性的規則,以後可能會更多地建立壹些國家的、區域性的規則。然而,逆全球化對美國本土的基礎設施建設可能會帶來利好。美國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發展相對滯後,包括高速公路、港口碼頭的硬件水平,碼頭作業的效率和智能化程度都要比歐洲和亞洲同類港口落後15〜20年。如今,美國提出要加強內需,特朗普政府擬投資1萬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港口和交通設施是其中最主要的受益部門。這樣壹來,美國的公路、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國際航運也會間接受益。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航運部主任張永鋒認為逆全球化對航運業的影響大致有三方面。壹是影響大國之間海運貿易的發展。如今部分大國倡導的逆全球化無論是對大宗商品還是集裝箱貿易都會帶來壹些影響,如中美之間的貿易,如果真的實現了特朗普之前說的要征收關稅的話,肯定會影響海運量。因此,逆全球化會直接影響大國之間的海運貿易。第二方面,會增加海運市場的不穩定性。海運業在市場平穩的時候有著自己的特點和規律,不論是散貨還是集裝箱都有著他們自身的特點,比如季節性特點等。壹旦逆全球化趨勢進壹步深化,可能會直接帶來壹些政策層面的改變,如關稅、反傾銷政策等,這些政策都會導致市場產生不穩定性。第三方面,未來不同的經濟體對現有的國際海事法律、法規、規則的發展趨勢會產生壹些分歧。每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是不壹樣的,船舶也會涉及到很多方面,有標準、技術、規範等,各個方面的要求都不壹樣,在逆全球化的趨勢下,未來在這些方面的矛盾和分歧也會增多。

逆全球化趨勢對航運業會帶來壹定的負面影響,這壹點得到了大多數業內人士肯定。但是這個影響到底有多大?據記者了解,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實際影響可能並沒有想象的大。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經濟政策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寧濤認為,由於特朗普上任時間太短,之前競選的承諾和執政的現實壹定會有非常大的差異,能不能讓逆全球化真的成為趨勢,目前還看不出來。英國脫歐、特朗普的政治表態,更多是對過去全球化壹種不滿的表達。特朗普希望吸引制造業回歸美國,但如果沒有先進科技做支撐,則談不上真正回歸,而先進科技支撐下的回歸並不能實現增加美國藍領工人就業的目標,從某種程度上看,這個政策對於航運業影響不大,反倒是科技進步對全球分工的影響會波及貿易乃至航運。比如大數據對貿易的優化、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對簡單加工的替代,都會改變之前各國的比較優勢。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也會導致貿易物品的變化和區域分布。因此航運業更應該關註新技術革命對貿易的影響,各國產業轉型升級對物流業的影響。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航大數據實驗室主任徐凱表示,航運業發生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轉折,壹般意義上和運輸方式的改變有很大關系,比如集裝箱化的變革等,而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全球化趨勢的改變對航運業的影響雖然也很重要,但往往並不是根本性的,只要全世界仍存在廣泛的資源分布不平衡和穩定的人口總量。特朗普的這些政策更多的是會造成貿易上的摩擦影響,但產能回歸需要職業勞動力的培養周期,美國的制造業產業結構也會有選擇地回歸,即使最終回歸美國的本土產能也會帶來更多去往美國的原材料運輸,因此不會對國際總的貿易量直接產生影響,這是最關鍵的壹點。從這壹點來說,由美國推動的逆全球化趨勢加劇所帶來的影響可能並沒有想象的大。

打造和諧智慧航運

以歐美為主的部分發達國家試圖改變當前全球的遊戲規則,短期內肯定會對全球化產生壹定影響。航運業如何在這股逆全球化的浪潮中克服困難,走出低谷,逆風浪而上是業內人士最關註的話題。

當前,盡管逆全球化趨勢有加深的態勢,但業內有識之士大多認為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全球化對人類社會的福利水平還是利大於弊,任何不滿和逆向行動都是逆潮流而動的行為都是暫時的,而加強航運業自身的競爭力才顯得更為重要。對此,張永鋒表示,對航運業而言,最核心的還是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對航運公司來說,具體包括服務水平、信息化能力、精細化管理水平、跨國際化運營水平等方面。對產品來說,競爭力強的產品,就算逆全球化趨勢深入,受到的影響也會小很多。如果產品的競爭力較弱,競爭對手很多,那麽買方就有更多的話語權,可能在關稅等方面的制約就更多。所以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這方面是最根本最核心的東西。徐凱認為,對航運業來說要加強競爭力,最關鍵的還是要提升航運業的服務質量。從經濟學壹般規律來看,當壹個行業出現產能過剩、惡性競爭的情況時,比如說船舶運力供大於求的時候,這時品牌價值、服務質量、成本控制的價值就會體現出來,而在我國航運業中仍然普遍存在著管理粗放、服務質量差、企業信譽低的問題。這些不足使得國內航運業入門門檻被降低,“如果貨主花點錢買條船能夠做的和航運人壹樣好的話,那這個行業真的是很悲哀”。上海海事大學徐劍華教授認為,差異化和特殊化產品是航運公司應該重要考慮的問題。壹個比較突出的例子就是萬海和太平船務,他們的產品都有跨太平洋航線,而且他們的產品都很有特色。萬海雖然規模遠遠小於馬士基,但其利潤率卻超過馬士基,就因為他們找準了自己的細分市場,做的是差異化的特殊產品,它的航線是壹般人沒有經營的航線。

除卻提升航運業自身的競爭力,業內專家還紛紛提出其他應對逆全球化趨勢加深的相應措施。徐劍華教授認為,航運業還要及時進行運力結構調整。面對當前新的形勢,對於主要的全球承運商來說,18000TEU的大型船舶已無人建造,退出了集裝箱航運業的主流市場,而適用範圍很廣且效率也相對較高的14000TEU船舶成為了主流船型。此外,逆全球化很可能帶來支線船的比例上升,全球承運人要及時調整運力結構,增加區域性小船的比重。由於航運業的需求在逆全球化的影響下會有所減少,全球承運商的競爭加劇,在這兩種背景下,就需要進壹步整合,減少全球承運人的數量,減少互相競爭的內耗。繼續整合,使這個行業達到寡占型行業,這樣就能對貨主產生比較強的話語權。因此,這種集中化趨勢在2017年還會繼續加強。

張永鋒表示,中國航運取得的大發展和我們的改革開放走全球化道路是分不開的,中國還應該強化多邊合作,特別是與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合作。隨著“壹帶壹路”政策的推進,將有越來越多項目參與進來,包括港口的投資、對未來航線的布局等,這些都有利於化解逆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對航運業來說,我們也要更好地參與全球治理,通過參與制定全球的壹些法規、規則來提高我們的話語權。只有我們更多更早地參與到全球規則的制定中去,才可能爭取到更多的權益,更好地減少未來的摩擦,防範未來逆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盡管我們身處的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航運始終都是作為區域連接的重要手段。正如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主任真虹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對交通運輸未來發展的影響》壹文中所說,航運要與周邊環境和諧相處,成為滿足個性化需求、信息高度集成的智慧航運,方能以不變應萬變。

No Comments Yet.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鲁ICP备09036841号-1